前科技部長陳良基2022年5月自台大電機系辦理退休後,成立民間組織「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TAIDHA)」並擔任第一屆理事長職務,致力推動「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健保署署長李伯璋6日出席該協會舉辦的線上研討會表示,健保資料可提升學術量能,也促進醫療AI發展,他相信2022年7月底憲法法庭的決定,對數位健康產業發展有利。
由TAIDHA主辦的數位健康產業發展政策前瞻研討會,昨(6)日討論智慧醫療 / 醫材、遠距醫療;數位健康與金融保險跨域融合等之法規及政策。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李伯璋以「善用健保大數據,迎向AI新挑戰」為題發表演講。
李伯璋表示,健保資料庫已累積有27年的資料,1年有8.5億筆資料,有3萬家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加入這個系統。由於台灣只有1家保險公司(即健保局)蒐集病患資料,因此影像蒐集很完整。適合政府、學術和商業服務公司使用,創造新價值。這對病患而言也有好處。
不過人權和隱私權是健保資料二次運用的挑戰,健保資料在提供之前,需先做二次加密和去識別化才能開放。例如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國衛院等公務機關、學術機構等都曾向健保署要資料,健保署會配合提供,但以最小提供為原則。
李伯璋表示,病人有權力拒絕提供其病歷資料。目前憲法法庭也在討論相關問題,7月底前就會有結論。事實上,資料再做加值對病人有利,例如中央健康保險署「健康存摺」軟體開發套件(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就可提供給業界作利用。而且這些資料,有助於實現以實證為基礎的醫療給付。
根據健保署統計,健康存摺使用人數在2022年6月底突破1,000萬,全國4成以上民眾使用「健康存摺」進行自我健康管理。6年前「健康存摺」只有33萬人使用,在COVID-19(新冠肺炎)的疫情衝擊下,「健康存摺」具有靈活的「網路實名制」特性,成為當時口罩2.0實名制預購的首選入口,因而使用人數大增。
因應行動裝置使用習慣興起,「健保快易通App」於2015年納入「健康存摺」服務;「健康存摺」呈現防疫物資(口罩、家用快篩試劑)的實名制購買紀錄,整合「COVID-19疫苗接種/病毒檢測結果紀錄」,成為民眾疫苗施打紀錄視覺化及快速查看PCR檢測結果的數位工具,亦可連結疾管署「COVID-19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填寫疫調資料、申請COVID-19數位證明,用科技輔助防疫。
李伯璋表示,為了讓「健康存摺」有更廣泛的運用,健保署開發健康存摺SDK,透過此資訊工具,可以讓第三方App(例如:各醫療院所的App)介接「健康存摺」;在使用者授權同意下,可以自行選取「健康存摺」內特定期間的個人就醫、用藥及檢驗結果等資料,下載並提供給第三方App使用,讓民眾慣用的App協助進行健康管理。至2022年6月21日已有29家公司、59個App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