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位產官學研專家深度對話 探討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
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舉辦「2023數位健康產業政策前瞻研討會」
生成式AI大爆發,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的發展也來到關鍵時刻,法規與政府政策扮演引導產業發展之角色至鉅,透過制定或修訂相關法規,以因應快速發展的數位健康產業所需,已經刻不容緩。「法規」與「給付」是台灣數位健康產業創新發展的兩大關鍵要素,要如何打通這數位健康「任督二脈」,是所有相關領域者共同關注的議題。
由前科技部長陳良基擔任理事長的「社團法人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TAIDHA)」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於今(8/17)共同舉辦《打通數位健康任督二脈:2023數位健康產業政策前瞻研討會》,邀請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石崇良署長、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食品藥物管理署醫粧組吳亭瑤簡任技正、工業技術研究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莊曜宇所長、臺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李崇僖副院長、賽諾菲(Sanofi)台灣公共事務暨市場准入處長William Tsai、裕利醫藥台灣總裁周志鴻等20位產官學研專家出席研討會,針對創新醫藥材、生醫健康資料、遠距醫療等三大領域所需法規與政策,進行前瞻性探討與展望,期望透過對話、集思廣益,理性衝擊現有政策,引領產業之發展。
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陳良基理事長表示,協會成立的宗旨,就是希望站在產業發展及善用科技提升個人健康的角度,協助政府與民間的積極對話,創造適合數位健康應用發展的環境。陳理事長亦點出今天研討會所探討的三大主題之關鍵要點,第一項「醫材的通關」,如何在督管與發展初期的風險控管,取得合理有效的平衡,讓應用得以發生,將是抉擇點。第二項「健康數據的所有權之爭」,必須同時由社會及個人承擔風險,在每個人都不想曝光自己的健康資料的同時,如何讓研究單位或團隊為了救助更多人而取得應用,更有賴大家集思廣益。第三項則是「去中心化的醫療未來( Patient-centric medical)」,他指出,台灣是非常有機會能實現遠距醫療的,年輕世代本身不是醫療的主要需要者,但卻是很多醫療患者的守護者。年輕世代接受度高,將可成為遠距醫療的得利者。
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_陳良基理事長致詞
同為主辦單位之陽明交大科技法律學院陳鋕雄院長表示,數位健康照護產業的發展,並不只是研發新的產品,而會帶動醫療體系的全面轉型。其次,遠距醫療最大的意義,是改變病人受照護的模式,改變醫病關係,甚至可能改變醫療機構與醫事人員之間的關係,我們相信遠距醫療帶來的不僅是「不得已」的醫療,更可能是「更好」的醫療。而透過數位醫療器材和物聯網裝置等,將可蒐集更完整的病人資料,作更精準的診斷,這些巨量生醫資料,不僅可協助疾病研究,而且有助於新藥物研發,解決過去無法解決的疾病。而一切的創新,只有在「給付」制度的引導下,才能落地應用。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_陳鋕雄院長
場次A:建立創新醫藥材市場准入機制 迎接醫療新未來科技驅動
- 如何加速智慧醫材的審查、核可、取證流程以迎合全球產業競爭?
- 如何推動健保沙盒(創新醫藥材在健保平台試行一定期間,同時進行成本效益分析,證明療效,再正式進入健保給付)之試行?
- 在健保保費調升逢阻及財源短缺下,商業保險在創新醫藥材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石崇良署長表示,隨著歷年健保財務及藥費支出不斷上升,新興醫療科技的給付面臨極大挑戰,健保署除持續推動健保財務改革配套措施外,亦強化健保藥品政策改革,透過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等實證技術提升成本效益評估,並推動癌症精準醫療照護,創建健康新未來。
吳亭瑤簡技提及,台灣具有堅厚的ICT產業科技實力及完善醫療體系與服務,兩大產業的結合正是推動台灣智慧醫療產業發展的重要利基。食藥署為確保醫療器材之安全、效能及品質,為醫療器材產品上市前進行把關,但也透過不同面向之作為及跨部會合作,協助國內智慧醫療器材產業發展,讓臺灣智慧醫材躍升國際。
William Tsai則以不同的角度指出全球針對數位健康給付的相關政策,同時分享他國是如何建立市場准入機制並成功常態性給付的實際案例及項目。更指出,以德國及法國已運行的做法,回來檢視台灣目前的制度及規範。最後,他也提出台灣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絕不比他國落後,絕對有機會讓台灣贏在起跑點,成為領先角色。
第一場專題座談會中,主持人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理事,同時也是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榮譽副所長曾惠瑾,分別點出取證及健保相關法規與政策,其中包含分散式臨床試驗、智慧醫療/醫材救濟法、法規科學人才培育、特定醫材平行送審、創新暫時性給付、自付差額、健保協同商保,以及如何規劃多元財源及其配套措施,與在場與談貴賓進行深度討論,其中,蘇芳慶教授對於分散式臨床試驗提出看法,並從兩個層面「數位治療」、「數位照護」進行分析,認為試驗不只是在醫院場域可能會延伸到居家,甚至要跨出國際,這樣才能讓台灣發揮真正ICT強項到醫療高品質到世界發光。富邦人壽黃國祥資深副總點出,商業保險的給付可分為定額給付與實支實付,並分享智慧醫療及數位治療的發展,讓商業保險持續在健康/醫療/照護領域有別於傳統保單的應用,建議可落實分級醫療與使用者部分負擔,有效控制醫療資源浪費。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彭金隆教授同時也從商業保險的角度,分享數位健康的發展對未來商保之影響與因應策略,更拋出「民辦公營」的概念,如何公私協力、健保偕同商保突破目前的模式是大家需要思考的。
左起:成功大學前瞻醫療器材科技中心蘇芳慶教授、賽諾菲台灣公共事務暨市場准入處長William Tsai、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曾惠瑾理事、衛福部食藥署醫粧組吳亭瑤簡任技正、陽明交大科技法律學院陳鋕雄院長、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陳良基理事長(中)、衛福部中央健保署石崇良署長、富邦人壽黃國祥資深副總、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彭金隆教授、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王欽堂副理事長
場次B:善用生醫健康資料 促進產業發展
- 如何建構完善法規、架構,善用人體生物資料庫及健保資料庫,促進產業發展?
- 健保釋憲後,健保資料庫運用的立法方向為何?
- 如何整合數據規格,建置醫療資料使用機制?
石署長同時於場次B專題演講表示,健保自84年開辦迄今累積豐富資料量,是全國最大的個人醫療資料庫,利用健保資料庫發表之國際期刊論文已達8,874篇。透過民間團體拒絕健保資料目的外利用及111年8月12日憲判字第13號判決等背景爭點,帶入健保資料之治理現況與修法評估及規劃,除完備法律保留原則外,將先行辦理民眾行使二次利用之退出權機制,並透過資訊技術建立公開透明環境,與相關單位加強溝通,打造健保BioBank,整合資料,創造資料新價值。
李崇僖副院長於演講上提出兩大論點,第一,數位健康與健康資料之利用,應建立在對第四波產業革命下新法制觀的建構。尤其全民健保制度是台灣社會的生命共同體建構之基石,故健保永續也是要以社會連結與共同責任(solidarity)之觀點為基礎;第二, 第四波產業革命下新法制觀之重要,在於未來產業發展與國家競爭力具體建立在一個國家的法規力,因為資料如何利用、AI風險如何管制、社會利益如何再分配,這些都是過去沒有過的挑戰,法規創新能力決定了國家能否掌握數位轉型的機會之窗。
工研院生醫所莊曜宇所長認為,精準健康產業的發展是建立於大量完整的醫療、生活型態等數據基礎上,藉由這些資料,可以進一步深入探討對於相關疾病及照護的影響。他並於演講中分享台灣精準健康發展策略和目標、大數據資料庫與生醫之應用、微生物菌相與精準健康,以及高齡照護科技的最新發展等。
第二場專題座談會中,主持人陽明交大科法院陳鋕雄院長表示,如何利用生醫健康資料,促進產業發展,使創新診斷治療方法早日問世落地,是各國數位健康政策的重點,也是許多國家制定生醫資料利用法律及規範的主因。本場與談貴賓邀請到石崇良署長、莊曜宇所長、李崇僖副院長、前立法委員/桃園市資訊科技局局長余宛如、財團法人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王自雄主任,以及長佳智能李友錚總經理,各自論述我國生醫健康資料的分享與利用,並提出政策方向規劃之建議,以及產業主要的困難與障礙為何,產官學研應如何協作並克服。
左起:財團法人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王自雄主任、長佳智能李友錚總經理、工業技術研究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莊曜宇所長、衛福部中央健保署石崇良署長、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陳良基理事長(中)、臺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李崇僖副院長、陽明交大科技法律學院陳鋕雄院長、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王欽堂副理事長、前立法委員/桃園市資訊科技局局長余宛如
場次C:公私齊協力 讓遠距醫療落地實現
- 打通遠距醫療任督二脈,還需要哪些基礎建設(電子處方箋、雲端藥局)?
- 遠距醫療模式下的「虛擬診所」是什麼樣貌?
- 遠距醫療的最後一哩路-送藥到家,可能嗎?
醫事司劉越萍司長表示,2022年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BTC)總體建議之一為「全面推動遠距/通訊醫療」,要求政府應於疫情之後全面推動遠距醫療/通訊診療、研擬開放虛擬診所、建置具資安保護規格之遠距醫療平台標準。COVID-19期間,「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持續進行修訂並擴大適用對象,加速國內通訊診療之發展。為因應疫情過後之未來新常態發展,修正草案亦於今年5月及6月各召開1場對外溝通會議,刻正辦理後續修正及發布程序。
陳鋕雄院長於演講中針對遠距醫療的新興發展:虛擬診所之法規考量進行分析。其中包含虛擬診所的管制挑戰、設立要求、執業範範、資安隱私、醫糾防免等各項議題之分析,同時介紹國外之相關規範。
裕利醫藥台灣總裁周志鴻分享,新冠疫情期間亞洲各國的遠距醫療使用率達到高峰,對於民眾即時取得醫療協助、緩解滿載的醫療體系都有很大幫助。後疫情時代,面對人口老化及慢性病患日增的挑戰,遠距醫療與原有醫療體系如何銜接融合,變成永久化、常態化的醫療措施,進化成更有效率的醫療體系,成為各國政府醫療政策的焦點,演講中也分析了亞洲鄰近先進國家目前發展趨勢,提供借鏡。
第三場專題座談會中,醫聯網創辦人王欽堂,同時擔任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副理事長,擔任座談主持人時點出COVID-19疫情三年,加速了全球「遠距醫療」(Telemedicine)的發展,遠距醫療已經從過去「不得已」的醫療,因為防疫隔離、健康自主管理等需求,而成為更「方便」的醫療。在「通訊診察治療辦法」通過後,遠距醫療真正要在台灣落地,法規修正或政策訂定將是關鍵,健保如果短期沒有辦法給付,希望商業保險也可以發揮角色。本場與談貴賓邀請到醫事司劉越萍司長、臺北醫學大學陳瑞杰董事長、輔仁大學謝邦昌副校長、陽明交大科法院陳鋕雄院長,以及裕利醫藥周志鴻台灣總裁,共同與談。會中不但探討遠距醫療本身,亦強調整個生態系的重要,如遠距醫療中,除了電子處方箋外,還有最後一哩路是「送藥到家」,台灣要如何推動這項服務,他國又是如何成功運行,這都是本場次討論的重點。
左起:輔仁大學謝邦昌副校長、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陳良基理事長、陽明交大科技法律學院陳鋕雄院長、臺北醫學大學陳瑞杰董事長、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王欽堂副理事長、裕利醫藥台灣周志鴻總裁
本次研討會透過產官學研深度對話,從各產業面向,包含創新醫藥材(AI智慧醫材、數位治療/處方、健保給付、商業保險)、生醫健康資料(生物數據庫、健保資料庫)、遠距醫療(雲端藥局、電子處方箋、虛擬診所)等之法規及政策需求進行前瞻探討。社團法人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TAIDHA),將持續以產業代表身分,蒐集產業會員之觀點及建議至衛福部等政府單位,與政府共同推動相關法規與政策,加速產業落地之關鍵契機。台灣在發展數位健康相關產業的法源依據、技術創新、租稅減免、資本市場等要素,看起來已經陸續步上軌道,期望本次產官學研之齊聚對話,對數位科技跨域健康醫療所產生之各種創新所需法規與政策,帶來不同思維的碰撞與溝通成果。
- 研討會照片連結,歡迎點擊下載
媒體報導
【環球生技】智慧醫材難落地!健保署、食藥署、藥廠、保險業者 共探加速機制
【環球生技】通訊診療法年底前公布、2024年遠距醫療預算擬擴至2億!
【匯流新聞網】(數位健康3-1)創新發展關鍵要素 需打通任督二脈
【匯流新聞網】(數位健康3-2)完善法規善用健康資料 促進產
【匯流新聞網】(數位健康3-3)公私同心協力 落實將遠距醫療永久化
【NOWNEWS】AI大爆發!20專家探討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
【NOWNEWS】生成式AI夯!20專家探討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 聚焦法規與給付
【MedNews】2023 數位健康產業政策前瞻研討會:打通「法規」與「給付」任督二脈
【新電子】TAIDHA舉辦「2023數位健康產業政策前瞻研討會」